占地2.2万平方米的厂区内,各类石雕像和陶铸件,或气势磅礴,或精致细腻,皆栩栩如生。
走进位于湖北大冶的某青铜铸造公司,仿佛进入艺术殿堂。然而,这座艺术殿堂却因经营不善,一度面临“坍塌”风险。
近日,大冶市人民法院裁定批准该青铜铸造公司重整计划草案,顺利终结破产重整程序。历经7年“淬炼”,传统青铜铸造工艺最终走向新生。
工艺企业濒临破产
大冶矿产丰富,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是华夏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成立于2003年的某青铜铸造公司是大冶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公开资料显示,该青铜铸造公司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授权文物复制生产厂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生产基地,产品遍及全国,被省、市级政府授予“十大文化产业”品牌、十大地方特色品牌。
2017年7月,该公司因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爆发2.1亿余元债务危机,被迫停止经营,关联涉诉和仲裁案件80余件,涉执案件38件。
鉴于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2022年4月,大冶法院将该公司执行案件移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破产清算审查。
2022年5月26日,黄石中院裁定受理青铜铸造公司破产清算申请。2022年6月16日,黄石中院裁定该案移送大冶法院审理。
“一旦公司破产,许多青铜工艺和作品将会失传。”该公司一名原高管说。
债权人变为投资人
青铜铸造公司面临破产清算的消息一经传开,引起轩然大波。
由于公司办公楼、厂房等建筑老旧,变现价值极低,部分债权人害怕破产清算后一分钱也拿不到,纷纷到法院讨说法。
“这起案件涉及债权人197人、职工49人,事关大冶的青铜文化、营商环境和民生保障。”大冶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敬涛介绍说。
考虑公司具有一定的运营价值,有挽救、重整的可能,2023年7月,大冶法院召集部分债权人举行听证会后,裁定对该公司进行重整,并成立工作专班,指定破产管理人。
大冶法院选派办案经验丰富的破产审判团队负责人郭刚带领团队办理该案,进驻公司。审判团队指导破产管理人核查资产、审核债权,完成资产债务清理,为招商引资做足准备。
然而,受市场影响,融资难度极大,几家战略投资人都打了“退堂鼓”。
就在此时,一位债权人引起审判团队注意,他是大冶当地一家木材加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家公司与青铜铸造公司仅一墙之隔,主要从事木材加工、木雕销售等,与石雕、铜雕等属同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
何不引导债权人转变为参与自救的投资人?大冶法院启动“府院联动”机制,报请市委、市政府支持。
为坚定投资人信心,大冶市政府、市经信局、市优化营商办针对青铜铸造公司重整给予精准和专项激励政策,最终促使木材加工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意出资收购青铜铸造公司,并将重整投资第一期资金1000万元汇入管理人账户。
重整计划高票通过
2023年12月12日,大冶法院再次召开债权人会议,除普通债权组未表决通过重整计划外,其他债权组均高票通过重整计划草案。
按照重整计划债务清偿方案,有特定财产担保的债权、职工债权、税收债权、社保债权均得以全额清偿;197户普通债权人受偿率将大幅提升,38起涉诉涉执案件得到及时化解。
郭刚介绍,该重整计划草案对普通债权组的清偿比例优于破产清算程序所获得的清偿比例,是化解青铜铸造公司债务危机的优选方案,大冶法院遂依法裁定批准该草案。
经过一段时间整修,该公司现已初具生产条件,原有业务团队陆续回归,正着手试运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