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最典型的一种现象,就像地方上的一串串明珠项链,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经济阵地。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制造中心,早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生产网络,深网之中产业集群往往是其中的硬梗。而且依靠中国制造的大体量和五花八门的产业,这种以地理距离为基础的产业特点,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典型的集聚形态。绿山常新,清水长流,产业集群是中国制造最灿烂的自留地。
1/ 四散的明珠
最令人感慨的是,中国大地到处都有这样的产业明珠链。
以扬州制造业为例,在江苏的整个制造业版图中,虽然比不上苏锡常,以及南京,但也颇有一些不错的家底,尤其是产业集群。这里的锻压机床行业很厉害,数控锻压机床行业占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行业的前五强有三家落户扬州,包括扬力、扬锻、金方圆。只可惜金方圆前几年被德国通快激光收购了。
饲料机械也意外的发达。牧羊集团的饲料机械产量在亚洲排在第一位,全球第二,甚至在“饲料机械王国”的丹麦也设立了研发中心。当然离扬州不远的溧阳正昌饲料机械也不错。这也与中国国情有关,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国。毕竟,中国有1万余家饲料生产企业;毕竟,中国二师兄的产量,超过全球一半以上份额。
而扬州杭集镇,更是牙刷之都。杭集镇的酒店用品,酒店用牙膏牙刷占市场70%以上。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还是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也是有道理的,要知道中国的古筝琴70%的产量,都是出自扬州。
这样的精彩实在太多,犹如各地漫山遍野的野花。作为中国电声乐器的产业基地,山东鄌郚镇一年能做出500多万把电吉他,占全国总产量的36%。而河北唐山市滦南镇,则居然把钢锹作为重点,这里钢锹销量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而有多少人就没用过这玩意儿。
同样是以木材取胜,山东菏泽依靠发达的林木业形成独特的棺材产业,日本所需90%的棺材都来自这里;而江西南康,则在没有木材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平地拔起的赣州陆港,来运进木材和运出家具。凭借本地当年的众多木匠,竟能无中生有,发展成为实木家居之都。江西南康是一个产业奇葩,在一个贫困地区,辐射出来了几十万人的就业,实在是了不起的制造。没有产业集群的荫庇,这种产业的发展不可想象。
在美国有一个定论是,现在的制造业不再是吸引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但在中国则不同,每一个产业都值得珍惜,因为这背后有着庞大的民生。制造业仍然是主战场,而产业集群就是保障就业的防护林。誉为制笔之乡的浙江桐庐分水镇,每年都能生产180亿支圆珠笔,这可让全球每人分得2支以上,就是这样一个产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吸引本地2万多人就地就业。
满天繁星,产业集群各有定位。定睛望去,到处彰显着制造业朝气蓬勃的活力。这就是中国制造最大的弹性,各地的经济活力都靠着它来舒卷。
2/ 五级梯队
中国有3000多个县市,4万多个乡镇,在这万山丛中、青纱帐里,正是产业集群的万物霜天,各竞自由。全国大概有4000多个成规模的产业集群。不妨可以将产业集群按规模分为五级:5-10亿为流星级,这是很常见的乡镇经济的一种;10-100亿为月亮级;100-1000亿为地球级;在1000亿以上,就属于太阳级的产业集群;而达到了1万亿以上,则是银河级。
一个工业大省,往往要有大型产业集群做为支撑。例如工业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五位的河南,已经形成装备制造、食品行业两大银河级产业集群,而太阳级产业集群,则有节能环保、智能电力等19个。
一个产业集群往往是龙头牵引。在2019年10月发改委发布的66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中,大部分产业集群都能找到明显的龙头影子。济南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有高新技术企业170余家,其中就有浪潮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龙头企业;而在烟台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则有万华化学这样的龙头身影。在此基础上,进行上下游的扩张。
然而产业集群,远远超越了这种上下游的关系。实际上,产业集群是一种高级生产关系。中国许多产品独具竞争力,就是因为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无论规模大小,它都要对生产资源进行重新的配置,形成了一种极致价值网。它就像一根弹簧被拉到最大的时候,所呈现出的极限张力。浙江多年来所谓的块状经济,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高度发达的民间经济所留下的宝贵资产。在浙江台州温岭机电的市场,加工一套零部件为4000元。而为了这区区4000元,则居然需要8道工序,靠八家企业来完成加工。许多地方甚至呈现出家族企业各有分工,兄弟姐妹齐心协力。而大企业则有各种流程,很难搞定这些小订单。或许每个企业只分到了一点点利润,但只要这张网在持续伸张,那么每个企业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状态。就像峭壁缝隙上的树苗,不依靠肥沃的土地,雨水对它滋润,也就足够了。
这是一种非经济型的生产网络:生产速度和效率非常之快,令人叹服。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发展固然愿意要追寻太阳级产业集群,但是流星级和月亮级的产业集群,同样也是巨大的民生工程。产业集群就像一个地方的哈哈镜。大小不重要,骨架最关键。无论大小,都是真实的存在,都在折射真实的民生。
许多地方只重视大企业,不注重生态,往往会把经开区、工业园、科技园混同为产业集群,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就算是上海最有名气的张江科技园,也并非能够自动具有产业集群所需要的生态,后者往往需要很强的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连接。如无连接,有树也未必成林。
而只要有了产业集群的丛林气候,大量中小企业的旺盛生命力,就会喷薄而发。而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则更是有着新生的逻辑。
3/ 老古董产业,如何自救
破旧迎新,死而后生;快速进化,历史闪进。中国铸造业正在上演着一场历史现实剧,呈现出其它行业中少见的恢弘画卷。
中国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国家象征。而这200多个工业门类之一的铸造业,其变化过程最具有戏剧性效果。这是一个沧海桑田的快进片,其他行业几十年的进化,在这里压缩成三五年的光阴。
这一点也不奇怪,铸造行业一向给人以黑大粗、脏乱差的印象。2017年是中国铸造业的里程碑拐点。这一年,中国的蓝天保卫战正式打响,残酷的洗牌开始了。铸造产业也被直接点名,纳入了产能限制清单。
三年过去了,中国数百个铸造产业集群,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铸造之乡河北泊头,政府迅速出动,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全员整改,出清旧产能,形成绿色铸造产业群;而辽宁彰武借机承接京津冀,扶摇而上。正如严苛的环保法规,意外地促进了内燃机技术大爆发,铸造业同样开始走上了科技塑身的再生之路。
4/ 溧阳之新
江苏溧阳竹箦小镇,人口不到10万,紧挨着天目湖,真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是一个绿色铸造小镇。目前有12家铸造企业走中高端路线,生意也是红红火火,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瓦纳、霍尼韦尔的增压器,都在这里找到供应商。
一个地方的产业,很容易找到它的知识源头。在溧阳这样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这些铸造企业都能找到最早的老树根:溧阳动力机械厂——最早做农机和配件。1990年代,迎来辉煌,全市最大的铸造企业就在这个时候兴起了全民下海的热潮,许多员工离开老厂,蒲公英一样的知识扩散,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鼎盛时期,这里有30多家铸造企业,产量一度达到1.5万吨。
然而,2017年是一个大限节点。在此之前,在高成本、高能耗的双重压力下,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的企业已经开始呈现出局的颓势。面对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竹箦镇与企业一起,选择了“绿色转型”的路线,政府加以补贴,对技改进行大力投资,成功地推动了绿色铸造小镇的发展。这里的投资是真下血本。2018年,虹翔投资3亿日本原装新东自动化产线,包括自动水平脱箱造型线和自动浇注机,使得铸件产量达到3万吨,而投资也毫不含糊,直接就是3亿元。日本铸造装备在这里赚钱也是乐疯了。其实这里铸造设备清一色都是国外厂商的天下,美国英达中频电炉、日本新东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这里铸造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是错位竞争,各走所长。不走数量规模,全镇现在只有12家企业,然而个个有自家绝活儿。金桥机械主打工程机械,科华盯住汽车涡轮增压器,虹翔的发动机平衡轴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量产化。企业间平时交流也很频繁,这也使得“同行相杀”变为 “互助分糕”。这也成就了竹箦镇的铸造——在全国所有乡镇中,产业规模最大。2019年铸件产量达到20万吨,纳税收入达到了32亿。量不如质,少更胜多。涅槃重生后的传统制造,呈现了强大的产业弹性。从这个意义看,制造只有传统与先进的区分,没有战略新兴的区分。都是战略,都有新兴。
竹箦镇选择了主动求变,最大的升级动力还是来自企业家强烈的“生存意识“,内生力量极其强大。按照竹箦镇长的说法,这里的企业家意识到“不改变、汝必死”。有了这种要死要活的意识,技术就会受到重视。2017年,光技改投入就超过35亿。在2019年,竹箦镇投入1.5亿科研经费,其中铸造企业就占75%。12家企业,就有8家省级工程中心。而走得更远的,像上市公司科华,已与全国20多所大学院所对接,甚至在常州工学院建立了“科华班”,每年引进200多名大学生。
最值得欣喜的是,企二代开始走向前台。两年前,我去常州工业重镇武进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家的后代并不是很愿意接班,只有15%的孩子愿意继承父业。然而就在百公里外的竹箦镇,在12家铸造企业中,已经有8家都顺利完成交接,这意味着未来很长的时间,竹箦铸造,还将继续流淌着熊彼特所谓的“野兽般“的企业家精神。
5/ 靠沙吃沙
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有着很多不同的机缘巧合。
满眼飞黄,沙子能干什么?辽宁彰武县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那就是”沙子铸金”。有着“中国砂都”之称的彰武,就跟沙子对上眼了。
彰武位于内蒙古和辽宁交界的地方,这是西伯利亚冷风的最后一站,流沙如蝗。作为贫困县的彰武,多年来治沙保家,吃尽了苦头,但却成功降服了砂土。沙子不再犯人,也是温馨现状。这沙子还有好有坏的。作为铸造用的天然砂,有风积砂、海砂、湖砂、河砂,还有人造砂。而内蒙沙漠均为风积砂,非常适合铸造用砂。强劲的西北风,裹挟着西伯利亚的黄沙,使得辽宁彰武的硅砂,粒形规整,含硅量适中,拥有得天独厚的硅砂资源。
自2017年开始,随着中国打响蓝天保卫战,环保压力陡增。阜新市的彰武县抓住机会,紧盯京津冀的落后产能搬迁,开始走向铸砂铸金之路。这里的沙粒含硅量丰富,再加上温度温和,很适合铸砂的冷却。因此彰武县委在高人指点下,走上了中国铸造产业升腾之路。
首先是开发砂矿,将各地砂厂引进这里,主打硅砂深加工。引入国内大型沙矿企业,通过优质丰富的沙矿,为铸造砂厂提供原辅料的用沙;然后又召集铸件企业,进驻园区。在茫茫沙堆之中,硬是建立了两个产业园区,围绕沙子做起了产业集群。现在还有铸件装备制造业提供装备。现在已经有几家十强沙企,为整个园区提供沙子。目前彰武的铸造用砂市场,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份额。既涌现了像联信这样年销售额3亿元的活力十足的铸砂集团,也有宁波天阳这样主打覆膜砂的外来户扎地生根。至今这里已经形成近七亿产值的硅矿产业。月亮级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
在此基础上,往前再走一步,大力开发铸件、钢件等零部件,为汽车和轨道交通做配套。迈出这一步,是基于对周边地区产业的精准判断。彰武东部140公里是沈阳宝马汽车、长春汽车与轨交等需要铸件的产业,遥相呼应;而最需要的废钢资源,则有钢铁大户的本溪、抚顺,不过140公里。方圆140公里的区域之间的协同,其实就像一盘精准对弈的围棋,没有孤子,遥相成局。一道西风,为彰武吹来了自然砂;而一道东风,带来了客户。真是左右逢源、贯穿东西。
思路越开就越活,道路也就越开阔。现在,彰武则进一步向高端建材进发,走精细化砂产业的路线。
与此同时,全县向“沙产业“发展,从砂工业,走向砂农业。推动沙地的农牧渔,整体发展。除了沙地花生、大米、河鱼等特色农产品,还在开发沙地人参。
最难得的是,全县上下同心,誓将沙子这一令人头疼的天敌,转化成改变贫穷县的机遇。有此动力,这里的营商环境变得令人称道的有效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彰武有一个”项目建设110”指挥平台,采用倒计时亮灯的方式,对所有办事部门全程监督。而县营商局、纪委就在110指挥平台直接入驻,同步实时监督。这种高效率,得到了入驻企业的广泛称赞。这种亲民作风完全不像东北派头,倒更像是浙江的服务型政府。事实上,110平台已经成为彰武县营商环境的一个品牌。这在东北令人绝望的投资窒息中,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投资不过山海关”,一定要加上四个字,“彰武除外”。
为什么四年前彰武能够开启从砂土走到工业化的路线,高人指点必不可少。所谓高人,其实就是知识专家。中国铸造协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知识聚砂”的作用。彰武县对中国铸协充满了感恩之心。而中国铸协的当家人多年来在全国上百个铸造基地奔波,也将知识洪流和人脉网络注入到彰武,从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宏图。一个产业要升级,要有经济能人企业家,更要有专家领头人。说白了,地方要发展产业,懂行的人绝不能缺位。
这里也潜藏着县域经济的智慧。如果搞不定沙子,那就只能是面朝蓝天,背靠黄沙。那才真的是苦。彰武正在为摆脱贫困县而继续奋斗。但解困之路,已经无比清晰。昔日谈之色变的沙子,如今变废为宝,成为彰武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靠沙吃沙,所有的劣势,在经过大格局新观念的转变之后,形成翻盘向上的优势。上演了一场令人叹服的产业升级大戏。
6/ 传统的进化
铸造行业如雷劈之老树,带烬重绿,包容精进。更夸张的对比是,铸造业就像宇宙中令人困惑的脉冲星。这种快速自转的中子星,打破了人们对恒星的认识。恒星是永远不变的,而大多数恒星的变化过程是如此的漫长,人们也根本觉察不到。但作为恒星的脉冲星则高速自转。地球自转一周要二十四小时。而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竟然小到0.0014秒。在高速旋转中,脉冲星会撕裂自己的表面,像是挑开了自己的肚子,而后则迅速地重新修复,表面恢复平静。它用异乎寻常的力量割裂自己,然后再获新生。传统铸造业,采用了类似脉冲星告别过去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上,铸造行业早已今非昔比了。2019年中国铸件总量占全球45%,连续20年稳居全球第一。尽管有些铸件生产正在转移到东欧、墨西哥,但中国的基本盘还是稳如泰山,而且固守中高端。中国铸造行业目前还有2万多家企业,中小企业居多,但壮烈的自我告别,依然会继续。低成本的铸件出口时代,已经彻底完结;非绿色铸造的时代,也彻底终结。没有两把刷子,已经玩不动铸造这个高科技行业了——尽管这个行业被根深蒂固地误解成黑色污染产业。铸造行业前两年进入产能限制的黑名单中,像是一盆污水泼在所有孩子的身上。不加区分地看待一个产业,这是时代的误解,人们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过去,就像是被高铁甩在身后的车站。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群,最怕的就是按照战略产业、新动能进行简单归堆。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元论,往往忽视了产业集群的自我修复的弹性。如果讲创新,哪个产业集群都有机会。每个产业都可以高级进化,即使有些产业集群会有堕落,那往往也不是因为产业门类的原因,而往往源于观念的陈旧。
7/ 小记
铸造行业并不是孤例。如今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制造业,同样很多,而且跃跃欲试。广东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重点课题。花都狮岭镇的箱包,开始尝试通过拥抱共享制造中心,通过工业互联网在物理空间的优势基础上,围绕制造中枢重塑信息流;而揭阳的塑料制品之都、南海区丹灶镇的日用五金,都找到了进入工业互联网的切入点。而广东佛山的铝合金门窗集群,则借助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美擎,通过龙头企业的设备能力作为主动脉,进行全新的连接升级。万千新气象,一一涌来。
产业集群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现象,就如46亿年的太阳表面依然炽热如旧。抱旧守陈者死,刮骨疗毒者生。而生者,钢花四溅,如夏花般灿烂。无论是流星级,月亮级,还是太阳级的产业集群,每一个地方如何挖掘出自己的区位优势,靠山可以吃山,靠海可以吃海。这是对本地发展智慧的最大考验。善待产业集群,就是在守护本地制造的根基长青。
一个产业集群往往是龙头牵引。在2019年10月发改委发布的66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中,大部分产业集群都能找到明显的龙头影子。济南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有高新技术企业170余家,其中就有浪潮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龙头企业;而在烟台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则有万华化学这样的龙头身影。在此基础上,进行上下游的扩张。
然而产业集群,远远超越了这种上下游的关系。实际上,产业集群是一种高级生产关系。中国许多产品独具竞争力,就是因为这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无论规模大小,它都要对生产资源进行重新的配置,形成了一种极致价值网。它就像一根弹簧被拉到最大的时候,所呈现出的极限张力。浙江多年来所谓的块状经济,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高度发达的民间经济所留下的宝贵资产。在浙江台州温岭机电的市场,加工一套零部件为4000元。而为了这区区4000元,则居然需要8道工序,靠八家企业来完成加工。许多地方甚至呈现出家族企业各有分工,兄弟姐妹齐心协力。而大企业则有各种流程,很难搞定这些小订单。或许每个企业只分到了一点点利润,但只要这张网在持续伸张,那么每个企业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状态。就像峭壁缝隙上的树苗,不依靠肥沃的土地,雨水对它滋润,也就足够了。
这是一种非经济型的生产网络:生产速度和效率非常之快,令人叹服。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发展固然愿意要追寻太阳级产业集群,但是流星级和月亮级的产业集群,同样也是巨大的民生工程。产业集群就像一个地方的哈哈镜。大小不重要,骨架最关键。无论大小,都是真实的存在,都在折射真实的民生。
许多地方只重视大企业,不注重生态,往往会把经开区、工业园、科技园混同为产业集群,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就算是上海最有名气的张江科技园,也并非能够自动具有产业集群所需要的生态,后者往往需要很强的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连接。如无连接,有树也未必成林。
而只要有了产业集群的丛林气候,大量中小企业的旺盛生命力,就会喷薄而发。而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则更是有着新生的逻辑。
3/ 老古董产业,如何自救
破旧迎新,死而后生;快速进化,历史闪进。中国铸造业正在上演着一场历史现实剧,呈现出其它行业中少见的恢弘画卷。
中国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国家象征。而这200多个工业门类之一的铸造业,其变化过程最具有戏剧性效果。这是一个沧海桑田的快进片,其他行业几十年的进化,在这里压缩成三五年的光阴。
这一点也不奇怪,铸造行业一向给人以黑大粗、脏乱差的印象。2017年是中国铸造业的里程碑拐点。这一年,中国的蓝天保卫战正式打响,残酷的洗牌开始了。铸造产业也被直接点名,纳入了产能限制清单。
三年过去了,中国数百个铸造产业集群,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铸造之乡河北泊头,政府迅速出动,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全员整改,出清旧产能,形成绿色铸造产业群;而辽宁彰武借机承接京津冀,扶摇而上。正如严苛的环保法规,意外地促进了内燃机技术大爆发,铸造业同样开始走上了科技塑身的再生之路。
4/ 溧阳之新
江苏溧阳竹箦小镇,人口不到10万,紧挨着天目湖,真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是一个绿色铸造小镇。目前有12家铸造企业走中高端路线,生意也是红红火火,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瓦纳、霍尼韦尔的增压器,都在这里找到供应商。
一个地方的产业,很容易找到它的知识源头。在溧阳这样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这些铸造企业都能找到最早的老树根:溧阳动力机械厂——最早做农机和配件。1990年代,迎来辉煌,全市最大的铸造企业就在这个时候兴起了全民下海的热潮,许多员工离开老厂,蒲公英一样的知识扩散,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鼎盛时期,这里有30多家铸造企业,产量一度达到1.5万吨。
然而,2017年是一个大限节点。在此之前,在高成本、高能耗的双重压力下,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的企业已经开始呈现出局的颓势。面对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竹箦镇与企业一起,选择了“绿色转型”的路线,政府加以补贴,对技改进行大力投资,成功地推动了绿色铸造小镇的发展。这里的投资是真下血本。2018年,虹翔投资3亿日本原装新东自动化产线,包括自动水平脱箱造型线和自动浇注机,使得铸件产量达到3万吨,而投资也毫不含糊,直接就是3亿元。日本铸造装备在这里赚钱也是乐疯了。其实这里铸造设备清一色都是国外厂商的天下,美国英达中频电炉、日本新东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这里铸造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是错位竞争,各走所长。不走数量规模,全镇现在只有12家企业,然而个个有自家绝活儿。金桥机械主打工程机械,科华盯住汽车涡轮增压器,虹翔的发动机平衡轴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量产化。企业间平时交流也很频繁,这也使得“同行相杀”变为 “互助分糕”。这也成就了竹箦镇的铸造——在全国所有乡镇中,产业规模最大。2019年铸件产量达到20万吨,纳税收入达到了32亿。量不如质,少更胜多。涅槃重生后的传统制造,呈现了强大的产业弹性。从这个意义看,制造只有传统与先进的区分,没有战略新兴的区分。都是战略,都有新兴。
竹箦镇选择了主动求变,最大的升级动力还是来自企业家强烈的“生存意识“,内生力量极其强大。按照竹箦镇长的说法,这里的企业家意识到“不改变、汝必死”。有了这种要死要活的意识,技术就会受到重视。2017年,光技改投入就超过35亿。在2019年,竹箦镇投入1.5亿科研经费,其中铸造企业就占75%。12家企业,就有8家省级工程中心。而走得更远的,像上市公司科华,已与全国20多所大学院所对接,甚至在常州工学院建立了“科华班”,每年引进200多名大学生。
最值得欣喜的是,企二代开始走向前台。两年前,我去常州工业重镇武进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家的后代并不是很愿意接班,只有15%的孩子愿意继承父业。然而就在百公里外的竹箦镇,在12家铸造企业中,已经有8家都顺利完成交接,这意味着未来很长的时间,竹箦铸造,还将继续流淌着熊彼特所谓的“野兽般“的企业家精神。
5/ 靠沙吃沙
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有着很多不同的机缘巧合。
满眼飞黄,沙子能干什么?辽宁彰武县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那就是”沙子铸金”。有着“中国砂都”之称的彰武,就跟沙子对上眼了。
彰武位于内蒙古和辽宁交界的地方,这是西伯利亚冷风的最后一站,流沙如蝗。作为贫困县的彰武,多年来治沙保家,吃尽了苦头,但却成功降服了砂土。沙子不再犯人,也是温馨现状。这沙子还有好有坏的。作为铸造用的天然砂,有风积砂、海砂、湖砂、河砂,还有人造砂。而内蒙沙漠均为风积砂,非常适合铸造用砂。强劲的西北风,裹挟着西伯利亚的黄沙,使得辽宁彰武的硅砂,粒形规整,含硅量适中,拥有得天独厚的硅砂资源。
自2017年开始,随着中国打响蓝天保卫战,环保压力陡增。阜新市的彰武县抓住机会,紧盯京津冀的落后产能搬迁,开始走向铸砂铸金之路。这里的沙粒含硅量丰富,再加上温度温和,很适合铸砂的冷却。因此彰武县委在高人指点下,走上了中国铸造产业升腾之路。
首先是开发砂矿,将各地砂厂引进这里,主打硅砂深加工。引入国内大型沙矿企业,通过优质丰富的沙矿,为铸造砂厂提供原辅料的用沙;然后又召集铸件企业,进驻园区。在茫茫沙堆之中,硬是建立了两个产业园区,围绕沙子做起了产业集群。现在还有铸件装备制造业提供装备。现在已经有几家十强沙企,为整个园区提供沙子。目前彰武的铸造用砂市场,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份额。既涌现了像联信这样年销售额3亿元的活力十足的铸砂集团,也有宁波天阳这样主打覆膜砂的外来户扎地生根。至今这里已经形成近七亿产值的硅矿产业。月亮级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
在此基础上,往前再走一步,大力开发铸件、钢件等零部件,为汽车和轨道交通做配套。迈出这一步,是基于对周边地区产业的精准判断。彰武东部140公里是沈阳宝马汽车、长春汽车与轨交等需要铸件的产业,遥相呼应;而最需要的废钢资源,则有钢铁大户的本溪、抚顺,不过140公里。方圆140公里的区域之间的协同,其实就像一盘精准对弈的围棋,没有孤子,遥相成局。一道西风,为彰武吹来了自然砂;而一道东风,带来了客户。真是左右逢源、贯穿东西。
思路越开就越活,道路也就越开阔。现在,彰武则进一步向高端建材进发,走精细化砂产业的路线。
与此同时,全县向“沙产业“发展,从砂工业,走向砂农业。推动沙地的农牧渔,整体发展。除了沙地花生、大米、河鱼等特色农产品,还在开发沙地人参。
最难得的是,全县上下同心,誓将沙子这一令人头疼的天敌,转化成改变贫穷县的机遇。有此动力,这里的营商环境变得令人称道的有效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彰武有一个”项目建设110”指挥平台,采用倒计时亮灯的方式,对所有办事部门全程监督。而县营商局、纪委就在110指挥平台直接入驻,同步实时监督。这种高效率,得到了入驻企业的广泛称赞。这种亲民作风完全不像东北派头,倒更像是浙江的服务型政府。事实上,110平台已经成为彰武县营商环境的一个品牌。这在东北令人绝望的投资窒息中,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投资不过山海关”,一定要加上四个字,“彰武除外”。
为什么四年前彰武能够开启从砂土走到工业化的路线,高人指点必不可少。所谓高人,其实就是知识专家。中国铸造协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知识聚砂”的作用。彰武县对中国铸协充满了感恩之心。而中国铸协的当家人多年来在全国上百个铸造基地奔波,也将知识洪流和人脉网络注入到彰武,从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宏图。一个产业要升级,要有经济能人企业家,更要有专家领头人。说白了,地方要发展产业,懂行的人绝不能缺位。
这里也潜藏着县域经济的智慧。如果搞不定沙子,那就只能是面朝蓝天,背靠黄沙。那才真的是苦。彰武正在为摆脱贫困县而继续奋斗。但解困之路,已经无比清晰。昔日谈之色变的沙子,如今变废为宝,成为彰武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靠沙吃沙,所有的劣势,在经过大格局新观念的转变之后,形成翻盘向上的优势。上演了一场令人叹服的产业升级大戏。
6/ 传统的进化
铸造行业如雷劈之老树,带烬重绿,包容精进。更夸张的对比是,铸造业就像宇宙中令人困惑的脉冲星。这种快速自转的中子星,打破了人们对恒星的认识。恒星是永远不变的,而大多数恒星的变化过程是如此的漫长,人们也根本觉察不到。但作为恒星的脉冲星则高速自转。地球自转一周要二十四小时。而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竟然小到0.0014秒。在高速旋转中,脉冲星会撕裂自己的表面,像是挑开了自己的肚子,而后则迅速地重新修复,表面恢复平静。它用异乎寻常的力量割裂自己,然后再获新生。传统铸造业,采用了类似脉冲星告别过去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实际上,铸造行业早已今非昔比了。2019年中国铸件总量占全球45%,连续20年稳居全球第一。尽管有些铸件生产正在转移到东欧、墨西哥,但中国的基本盘还是稳如泰山,而且固守中高端。中国铸造行业目前还有2万多家企业,中小企业居多,但壮烈的自我告别,依然会继续。低成本的铸件出口时代,已经彻底完结;非绿色铸造的时代,也彻底终结。没有两把刷子,已经玩不动铸造这个高科技行业了——尽管这个行业被根深蒂固地误解成黑色污染产业。铸造行业前两年进入产能限制的黑名单中,像是一盆污水泼在所有孩子的身上。不加区分地看待一个产业,这是时代的误解,人们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过去,就像是被高铁甩在身后的车站。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群,最怕的就是按照战略产业、新动能进行简单归堆。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元论,往往忽视了产业集群的自我修复的弹性。如果讲创新,哪个产业集群都有机会。每个产业都可以高级进化,即使有些产业集群会有堕落,那往往也不是因为产业门类的原因,而往往源于观念的陈旧。
7/ 小记
铸造行业并不是孤例。如今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制造业,同样很多,而且跃跃欲试。广东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重点课题。花都狮岭镇的箱包,开始尝试通过拥抱共享制造中心,通过工业互联网在物理空间的优势基础上,围绕制造中枢重塑信息流;而揭阳的塑料制品之都、南海区丹灶镇的日用五金,都找到了进入工业互联网的切入点。而广东佛山的铝合金门窗集群,则借助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美擎,通过龙头企业的设备能力作为主动脉,进行全新的连接升级。万千新气象,一一涌来。
产业集群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现象,就如46亿年的太阳表面依然炽热如旧。抱旧守陈者死,刮骨疗毒者生。而生者,钢花四溅,如夏花般灿烂。无论是流星级,月亮级,还是太阳级的产业集群,每一个地方如何挖掘出自己的区位优势,靠山可以吃山,靠海可以吃海。这是对本地发展智慧的最大考验。善待产业集群,就是在守护本地制造的根基长青。